|
年过八旬的中科院老学者,积攒了一生的宝贵“财富”发表时间:2018-05-28 14:45 [导读] 一篇新闻报道的“牵线”,一位年过八旬的中科院老学者,一笔积攒了一生的宝贵“财富”,一次重于泰山的“托付”,组成了一个关于学术传承的感人故事。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和工程师在吴耀泉老人的家中接受赠书 一篇新闻报道的“牵线”,一位年过八旬的中科院老学者,一笔积攒了一生的宝贵“财富”,一次重于泰山的“托付”,组成了一个关于学术传承的感人故事。今年4月底,85岁的中科院学者吴耀泉老先生,在看到本报刊发的《追潮36载,400标本说变迁》新闻报道后,决定将自己一生积攒下来的海洋生物研究资料“托付”给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日前,16本已经绝版的海洋生物研究资料,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在三代海洋人之间实现了传承。 老人为绝版资料觅归宿 “我要找这个叫崔勇的人见上一面,我这一辈子搞的研究、干的工作,跟他一模一样。”4月底的一天,一位老人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拿着4月13日的《半岛都市报》,颤颤巍巍地走进南京路110号半岛都市报社读者接待室,向记者“求助”。 经过攀谈记者得知,老人名叫吴耀泉,今年已经85岁高龄,上海人,1961年从山东海洋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随后在青岛定居。4月13日,本报A13版题为《追潮36载,400标本说变迁》的新闻报道深深吸引了老人,报道中的主人公崔勇是青岛最早一批环保人,从事潮间带生物监测工作36年,他的执着和认真让青岛成为全国首个在环保部门设立潮间带生物监测的城市。 这篇报道让吴耀泉老人一下子回到了60年前。“我是做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研究的,我想找到崔勇。”为了寻找崔勇,行动不便的吴耀泉老人几经辗转,独自按照新闻报道中“太平路37号”去寻找,然而,这个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最前身,在40年的城市发展中,早已不复存在,“找了好几天,竹篮打水一场空。” 虽然一场空,老人却不放弃,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托付”。“我在报道中看到,崔勇当年搞监测初期非常缺少参考资料,也被他找书的艰苦所感动,我这一辈子,积攒了很多研究资料和书籍,我年纪大了,哪天不在了,家里人也就把这些书当废品丢掉了,太可惜,现在我想把他赠送给崔勇,继续为青岛的海洋生物研究发挥作用,这是它们**的归宿。”吴耀泉老人深情而笃定地说。 随后,记者联系到崔勇,转达了吴耀泉老人的意愿。崔勇已经于今年1月份退休,坚守36年的海洋生物环境监测岗位也后继有人,于是他建议,老人的书籍可赠给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经记者多方联系,近日,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崔文连、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海洋与生态监测科工程师刘旭东、退休工程师崔勇一同来到位于龙岩路8号的吴耀泉老人的家中接受赠书。 每一页满布注释和手绘 “快进来吧,书都准备好了,在桌上。”当天下午2时许,记者跟随崔文连、刘旭东来到吴耀泉老人家中,跟大多数学者一样,老人一生清贫,家中简单而朴素,客厅的方桌上,一摞发黄的老旧书籍被码得整整齐齐,发黄的纸张和老式的装订泛着沉沉的岁月感。认真的吴耀泉老人还特地整理出了一张书单。 仔细翻看这些资料后,市环境监测中心副站站长崔文连激动不已,“太珍贵了,这应该是中国最早一批海洋生物分类资料,里面的插图还是手绘出来的,吴老先生保存得如此完好,十分难得。”崔文连于1990年至1994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海洋生物专业,她告诉记者,对于科班生来说,“手绘”和“拉丁文”是这一学科两大基本功,“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对着显微镜下的生物体进行手绘,只有亲自手绘过的物种,才能真正记住其特性,做到精准辨别分类,这是如今的高清图像等技术无法取代的。” 崔勇在翻看1959年出版的《青岛海滨常见无脊椎动物》一书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指给记者看,只见每一页上,都有吴耀泉老人用铅笔做的注释,有中文、英文、拉丁文。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整本书中几乎每一张手绘插图的旁边,都有吴耀泉老人亲自手绘的图,“老人家是非常认真的学者,虽然书中有图,但在实际研究这些海洋生物时,为了更清晰地记录、展示生物体的样子,老人坚持再手绘一遍,其中一些细节的对比、放大,对我们现在乃至今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崔勇说。 说起这些书的来历,吴耀泉老人回忆起了自己的青葱岁月,“1961年,我大学毕业时,同学老师难舍难分,那时候通讯不发达,各奔东西后不知何时再见,也没有什么好的纪念品,就流行互相赠书,这些绝版书籍很多是当时的老师、同学留给我的纪念品,它们在我工作后的十几年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除了“纪念品”,还有许多研究资料是吴耀泉老人的成果心血。 鼓舞后辈坚守海洋监测 “这些书籍是宝贵的财富,老人的精神更是无形的财富。”从吴耀泉老人那里接过赠书,崔文连表示,搞分类研究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的,需要长时间沉下心来研究,并且很难出成果,在目前科研领域,分类研究人才也是欠缺,“吴老先生这种坚守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海洋生物监测人。” 刘旭东是继崔勇之后的新一代潮间带生物监测工程师,2011年于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巧的是,吴老先生、崔文连站长和刘旭东,正好是海洋大学海洋生物专业的“三代人”。“这些书籍是吴老一生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从中看到了这一代老前辈的高境界,在下一步的实践工作中,我会将这种学术精神传承下去。”刘旭东表示。 4008-508-928 QQ咨询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其扫描波段覆盖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区域,利用物质分子对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在科研实验室以及工业领域是常见仪器之一。 前言:为什么物质有颜色?物质在光源 (如大阳光)提供的能量作用下,构成物质元素的原子中的电子,发生了以基态到激发态,又以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跃迁,导致物质选择性地吸收或发射相应特定的光波,从而显示其特有的颜色。例如:大多数金属显银白色,是因为金属的能带上部存在大量的空轨道,并且相邻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值非常小。因此,任何波长的光子进入金属表面时,都能将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激发到能带上部的空轨道上,但电...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性能、轻便且可重复充电的电池技术,因其高能量密度而备受青睐,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移动能源领域。随着对能源存储需求的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优化和安全性成为研究的热点。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显微拉曼光谱仪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提供关于电池内部结构、化学成分和动力学过程的详细信息。本文将介绍显微拉曼光谱仪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其在电极材... 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无论是原料还是半成品、成品,都含有一定的水,比如酒糟、粮食、烟草等。一定的含水量对物质保持形态、性状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食品领域,食品中的含水率高低会影响到食品的腐败和发霉,同时食品中的含水率高低对食品的鲜度、硬软性、流动性、呈味性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常规的含水率烘干法存在测量时间比较长,测量比较繁琐。利用水分在近红处有吸收的原理进行含水率的测量是一种快速而简单的方... 研究相近产地大米的快速准确无损鉴别的方法能为鉴别地理标识大米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拉曼光谱通过物质内部分子对可见单色光的散射强度..... 自1928年Raman现拉曼效应以来,拉曼光谱就成为检测分析物质结构的重要手段。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检测分子振动以表征样品潜在化学结构的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检测固体和液体材料的化学成分,它可利用物质的光谱“指纹”信息,区分各种物质... 石墨烯被誉为“黑金”,轻得像空气,却又硬得像钢铁...... 拉曼光谱在石墨烯的层数表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实测】奥谱天成手持拉曼ATR6600和显微拉曼光谱仪ATR8300-532/633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本身就是一类很重要的分析仪器,无论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环境学等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化工、医药、环境检测、冶金等现代生产与管理部门都有很重要的应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奥谱天成的全波长(190~1000 nm)超... 3#样品,无颜色区域,强度相对于有颜色即有膜... ... 4#样品,红色区域强度比淡黄色区域强度... ... 5#样品... ... 激光拉曼光谱是一种振动光谱技术,通过分子振动引发的拉曼效应,可以对钻探设备的油气特征进行很好地识别,以分辨故障... 寻求一门新的高科技 手段应用到森林资源监测、森林防火及林业执法中,已成为林业管理的一项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利用高光谱特性可以识别不同染病期的松木监测。并且与无人机进行结合,可以实现高效大面积森林的高效监测... 借助无人机高光谱手段,不仅可以对城市绿地进行提取,而且可以进一步分析植被的健康程度、病虫害以及含水量或易燃风险等等... 利用无人机在高空巡航和遥控地面端人工识别的的手段,可实现大面积水体的蓝藻遥感探测,为水质分析和水体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其扫描波段覆盖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区域,利用物质分子对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在科研实验室以及工业领域是常见仪器之一。
2023-12-13
前言:为什么物质有颜色?物质在光源 (如大阳光)提供的能量作用下,构成物质元素的原子中的电子,发生了以基态到激发态,又以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跃迁,导致物质选择性地吸收或发射相应特定的光波,从而显示其特有的颜色。例如:大多数金属显银白色,是因为金属的能带上部存在大量的空轨道,并且相邻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值非常小。因此,任何波长的光子进入金属表面时,都能将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激发到能带上部的空轨道上,但电...
2023-11-01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性能、轻便且可重复充电的电池技术,因其高能量密度而备受青睐,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移动能源领域。随着对能源存储需求的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优化和安全性成为研究的热点。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显微拉曼光谱仪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提供关于电池内部结构、化学成分和动力学过程的详细信息。本文将介绍显微拉曼光谱仪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其在电极材...
2023-11-01
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无论是原料还是半成品、成品,都含有一定的水,比如酒糟、粮食、烟草等。一定的含水量对物质保持形态、性状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食品领域,食品中的含水率高低会影响到食品的腐败和发霉,同时食品中的含水率高低对食品的鲜度、硬软性、流动性、呈味性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常规的含水率烘干法存在测量时间比较长,测量比较繁琐。利用水分在近红处有吸收的原理进行含水率的测量是一种快速而简单的方...
2023-10-31
研究相近产地大米的快速准确无损鉴别的方法能为鉴别地理标识大米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拉曼光谱通过物质内部分子对可见单色光的散射强度.....
2021-12-15
自1928年Raman现拉曼效应以来,拉曼光谱就成为检测分析物质结构的重要手段。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检测分子振动以表征样品潜在化学结构的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检测固体和液体材料的化学成分,它可利用物质的光谱“指纹”信息,区分各种物质...
2021-01-21
石墨烯被誉为“黑金”,轻得像空气,却又硬得像钢铁...... 拉曼光谱在石墨烯的层数表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实测】奥谱天成手持拉曼ATR6600和显微拉曼光谱仪ATR8300-532/633
2021-01-05
拉曼光谱仪在制药的各个环节中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如:原料筛查;过程监控,包括反应、晶化、配药、干燥、混合等;晶型识别;有效成分和赋形剂的表征等... ...
2020-12-11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本身就是一类很重要的分析仪器,无论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环境学等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化工、医药、环境检测、冶金等现代生产与管理部门都有很重要的应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奥谱天成的全波长(190~1000 nm)超...
2020-11-25
3#样品,无颜色区域,强度相对于有颜色即有膜... ... 4#样品,红色区域强度比淡黄色区域强度... ... 5#样品... ...
2020-11-17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无损的快速检测技术,能方便地给出物质的结构、组分等指纹信息,并且能从分子层面上识别各类物质及晶型结构,非常适合用于制药过程及药品检测。
2020-11-09
|